Search


《大前研一 新.商業模式的思考》

這本書是大前研一在2016年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大前研一 新.商業模式的思考》

這本書是大前研一在2016年時所寫,平安文化在2017年3月出版中文版。前言中提出針對目前商學院討論的個案大多缺乏即時性的問題,因此產生了「Real Time Online Case Study = RTOCS」的想法並實踐在課堂之中。
第一部分詳細說明了「大前式個案研究」的方法,也就是如何透過「搜尋、分析」與「討論、研究」,提出「自己的一套結論」。第二部分就不同產業的近況,透過十二個案例研究,完整呈現大前研一的一套分析流程與結論,並鼓勵讀者透過第一部分的練習,也可以站在經營者的立場提出自己的想法。訓練自己的決斷力,養成一套解決方法的習慣。

「大前式個案研究」的「Real Time Online Case Study = RTOCS」建立在下面三個基礎之上:

1. 投入尚未解決,正處於「現在進行式」的課題中
2. 站在「領導人的立場」徹底展開思考
3. 透過討論來激發構想:打破思考障壁,改變思考迴路

這些企業也許正面臨激烈的競爭之下,或是環境與產業的改變迫使公司必須放棄過往成功的產品或策略,重新思考並定位全新的商業模式。你可以發現,在作者撰書過程到出版的這段時間裡,即便是書中的公司案例,有些也都已經採取實際行動來因應變化,我們在閱讀本書的同時內,也應該運用作者「資訊的蒐集與分析要同時進行」的方法,「運用網路與其他獲得資訊的管道」,重新思考案例的內容,並找出自己的答案。

本書最重要的部分,我覺得就是第一部分內容描述「大前式個案研究」,透過「搜尋、分析」與「討論、研究」,提出「自己的一套結論」的三大步驟。並提供以下六大重點,讓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搜尋與分析的技術,並期望讀者可以藉由大量與他人討論的機會,激盪出各式各樣不同的看法。

1. 蒐集資訊時,要讓「全貌」清楚明白
2. 資訊的蒐集與分析要同時進行
3. 以圖書館和網路充當第一手資訊
4. 看新聞時,得使用「自己的世界地圖」
5. 導出結論時,別依賴框架
6. 企業所面臨的「根本問題」為何?

資訊的「全貌」對於分析的結果非常重要:
研究的目的,是透過大量資料的蒐集,判斷出企業在面對「公司本身」、「市場」與「競爭對手」所擁有的優勢,或是正遭遇到的阻礙,讓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可以清楚的呈現。所以在蒐集資訊不應該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侷限,也不要對結論預作設定,容易造成資料上的不足與偏誤,連帶影響到後續分析的結果。

資料的分析與整合能力:
書中作者強調應在平常就要累積自身的「ICT感」與「全球感」。「ICT感」是對資訊通訊技術的能力,在網路資訊發達的社會,學習如何辨識與篩選有用的資料。而「全球感」則可以說是國際觀與聯想力的融合,當看到一項新聞時,可以馬上觸動與以往的觀點是否有所不同的敏感度。不斷累積這兩項能力,讓我們可以在歸納結論時,更能精準的判斷關鍵要素與可能的結果。

觀看書中每一個案例的推導及解析,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了解一個商業模式的建立與革新,並從中判斷要改變現狀,需著重於哪一個環節,將資源妥善的配置在適當的位置,以避免造成資源的浪費。從書中案例的描述來思考成功的「新商業模式」要素:

1. 不拘泥於過去成功的產品與模式,隨時觀察市場環境的變化,並跟隨時代的演進,重新建構對自身有利的商業模式。
2. 規模已經不是商業模式的主力,應以長遠的眼光打造自己的競爭優勢。
3. 採用與大企業不同的戰略,對缺乏稀有資源的中小型企業而言,商業模式創新更是取得獨特市場地位的有效方式。
4. 提供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與服務,削減多餘的成本,展開重視「利益率」的戰略
5. 併購應建立在1+1大於2的加乘效果之上,並針對合併後的新公司重新擬定經營方針。
6. 將競爭對手變成自身戰力的一部分。

管理大師彼得.杜拉克曾指出:「現今企業的競爭,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,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的競爭」,理解、設計以及執行商業模式的能耐,已經成為創造高績效的關鍵之一。在眾多商業模式的要素相互影響下,企業應該要制定明確的商業模式執行原則,否則就有可能會偏離原先的目標。

書中結語「人生是一連串的抉擇」。在每個重要的時刻,我們都會遭遇到大大小小的抉擇,我們應該善用書中的方法,以自由的構想去思考事物的本質,培養自己的思考力與決斷力,並反覆將這些能力落實在生活之中,不論是面對職場、人生或投資。

http://jcinvestingnotes.blogspot.tw/2017/04/blog-post_9.html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JC財經觀點 創辦人 著作:《美股投資學》 Podcast: 美股投資學-財女Jenny
View all posts